从0到1,国内无缝钢管艰辛史
无缝钢管被称作是工业的“血管”,是工业建设、国防建设中的重要原材料,无论在制造飞机、轮船、火车、汽车、锅炉、电站、输油、输汽、输水项目中,还是开发矿藏所进行地质钻探工作,哪儿都需要用到无缝钢管,哪里也都离不开它。若离开了无缝钢管,诸如:石油、化工、钢铁、机械、军工、航空航天等工业的发展,都会无从谈起。
在1949年,建国初期,我国还不能生产无缝钢管。当时只有上海,有一点钢管改制设备,但是因为缺少热穿孔机械,不能用圆钢生产无缝钢管,又无法从国外进口毛管,只能用进口、用过的旧无缝钢管改制为其它规格的无缝钢管。然在新中国成立前,日本侵略者在1935年在东北鞍山建立了一套生产直径为70mm-150mm的热轧无缝钢管机组,但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,设备全被苏联拆运到原苏联现乌克兰的乌拉尔钢管厂中。因此在新中国成立时,因此国内无法达到自主生产无缝钢管的要求。
70年代,无缝钢管与焊管正在并驾齐驱,世界钢管产量以每年5%以上的速度递增。1953年后,重视发展无缝钢管工业,已经初步形成轧制各种大、中、小型管材的生产体系。
在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三年恢复经济、国民经济的“五年计划”开始后,国内经济也开始迈向工业化道路。因为,西方地区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、禁运制度,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无缝钢管主要通道也被中断,当时的忠顾还不能自主生产,这对经济的恢复、国防工业的生产进度都产生了严重影响。
编辑:Y